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

華人企業是否能順利正向地交班給二代的秘密,原來就在這張圖中!

 


華人企業是否能順利正向地交班給二代的秘密,原來就在這張圖中!

用西方科學方法找出來的背後機制,竟然在千年以前儒家就說過了!真是佩服當時的聖賢是如何發現和整理出來的啊!

更厲害的是華人居然以孝道的歷程來建構所有人際互動的核心!

能有這麼強的韌性,就代中國人智慧的價值!

心理學雖來自西方,但華人本土心理學者的努力,依照文化心理學「一種心智,多種心態」的原則,建構既能反映人類共同心智(由自然因素所決定),又能說明特定文化中人們心態(由社會文化因素所決定)的「含攝文化的理論」(culture-inclusive theories),克服現代心理學之父馮特未能以科學方法研究文化的難題,並整合維果斯基所主張的「意圖心理學」和「科學心理學」。

准此以觀,本土心理學的知識論目標,就是要解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如何整合的大難題。

引用原文網址:http://read01.com/gyKEe0.html

在此世界紛亂之際,也為不同文化的民族,提供另一個解方。

能跟著大師們一塊發掘華人聖賢的智慧,也不枉此生了!






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

一方水土真的是養一方人啊!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,融入了在地的特色與變通。


 
上來喘氣一下!

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!一方水土真的是養一方人啊!在普世價值的基礎上,融入了在地的特色與變通。

有幸此生能體會儒家聖賢們的著作,真是很值了!

在那一個世風日下.道德敗壞的春秋戰國,估計發生許多人性醜惡.血淋淋的事,衝擊著人類演化所積累的道德良知,讓人迷惘困惑或是遺世獨立。

然而這些智慧,竟能熬過千年的挑戰而存活,並且成為中國人深層的文化假定,真不知當時聖賢們是如何整理出這些經典的啊!

為了找出華人企業二代為何能正向接班的秘密,解開堆成山的訪談資料倒底在說什麼,抱著翻了不知第幾次的書,查了不知多少頁的網站交叉比對,失心瘋地查查查,想要找出背後原理。

所幸有 黃光國 教授的先驅開拓,讓古代經典背後的意義和哲理,能讓現代的我能略窺一斑,不然以我的中文底子,連字都看不懂啊!

雖只弄懂一點點,但卻是驚嘆不已啊!

原來千年前聖賢們早就看出來了,早就把解方寫成經典了--把人類演化的生存智慧融入中華大地的特色,只是被視為迂腐和八股,被丟在環保回收車上而已!

也讓困在交接班衝突的企業家們,如無頭蒼蠅般地無所是從,更讓親子間變成反目成仇的憾事。

而這些智慧,不僅用在企業二代接班,在華人所有的人際互動現場都是能派上用場,也許其它文化場域,也能參考我們的心得而少走許多彎路啊!

可惜年紀大了,時間有限,不知能再做多少啊!

也很可惜這些智慧,是否能再熬過這一波--被政客為求私利而一昧地去中國化,強勢地洗腦年輕人的浪潮啊!

再潛下去品味了!

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

原來這才是禮記-禮是實踐的儀節

 


禮是實踐的儀節


西方心理學的說法就是「由外顯行為歸因心理素質」,進而能推論預測他其它的行為!


東方儒學則是由人與自然互動的經驗來類推人與人該有的互動法則!


禮字的本義,是指進行祭祀、慶賀等重要活動所舉行的隆重儀式,也就是人對自然的恩養的反饋,換個角度來說就是,人把對自然的敬畏轉化成天人合一的概念,不逆天行事才能保安康。所以禮不僅是人與人互動的校準線,也有尊循天道的味道。儒家根始就是人與神的溝通者,即巫也。


孔子「禮攝於義,將義攝於仁」的過程,正是將外在的天道轉變為內心的主動性,道德價值的實現不再完全外求於天,開始轉為一內在的自覺境界。

「禮以義為其實質,義又以仁為基礎。」仁發於心,義是仁之端,而發端的行為具體就是禮。至此,中國哲學完成了從天人關係到超越轉化的關鍵一步。


參考自 https://www.hk01.com/%E5%93%B2%E5%AD%B8/181664/%E5%84%92%E5%AE%B6%E6%80%9D%E6%83%B3%E4%BE%86%E8%87%AA-%E5%B7%AB-%E5%82%B3%E7%B5%B1-%E5%84%92%E5%AE%B6%E7%9A%84%E6%B7%B5%E6%BA%90%E6%B5%81%E8%AE%8A-%E4%B8%80-%E8%94%A1%E6%95%AC%E8%B3%A2


參考自 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4/11/28/n4306248.htm


研究企業二代能順利正向接班的原因,發現是要符合華人文化下的人際互動法則,也就是報的法則,西方心理學稱為均等法則,也就是一般所謂的「孝」,只要依照這個法則就能化解接班的衝突,並且順利接班。


想了解華人為何特別強調運用這個法則,竟意外地發現華人是運用「孝」的模式來擴散到所有人際互動的方式!其中蘊含著權威和相互性的部份,更解開孔子提出「父為子隱」的茅盾做法。



因為外在的形塑或是外力要求所產生的行為,不是儒家的想法。儒家的想法是把人與自然互動中建立的基模概念,以同化的方式,擴大為人與人互動的基模,當有這個基模,就能在千變萬化的人際互動中有所依循,所以外顯出來的行為就是良善的。


借用西方心理學皮亞傑的理論來詮釋。


什麼是良善的行為,儒家把它記下來,叫做禮記!


因為考試而背的四書五經,一直是我所厭惡的。可是有趣的是在心理輔導或教育時,要把抽象的概念或目的說清楚時,我竟然用的是經典中的論述,因為比較接地氣也能生動地描述,這也是我一直很好奇的。漸漸地我也喜歡儒家的構念,比西方心理學更完整和貼切,只是其中仍有股「怪味」,有些抗拒,一直也說不清是什麼。


後來才知道從漢代開始,儒家被政客們利用了,加上當時教育條件的有限,所以就被「教條化」的運用了,也因為不明就裡,也產生了很多荒唐的現象。


再加上近代中國被列強的殖民,西方的強勢文化讓我們自卑,更加大對中國文化的眨抑和排斥。但是好的文化是經得起考驗的,所以在華人行為的背後心理,仍是受到這個文化智慧的影響。只是一昧強調西方文化的好,讓時下的我們很困惑和迷思,也無所是從去了!


文化是演化的,用進廢退,華人的文化的確是有必要與時並進,但不需要整盤倒掉!(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血淋淋的教訓)


可惜年老體衰,未來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啊!




太遲了解這中國文化的瑰寶了!

  太遲了解這中國文化的瑰寶了! 社會心理學發現語文是文化傳遞的媒材,也藉此形塑我們的大腦。 四書五經正是前人在數千年的生命經驗的積累,只淪為語文的認識和文法的理解,真是太可惜了! 這些人類演化的智慧,是經過數千年的淘洗仍能保留下來的,對我們是有很大的啟發和參考性的,可讓我們少走...